张小猫S

Form can keep changing but Essence always remains the same.

【楼诚】浮生六记1

1.初见

——余弟阿诚,十岁初到明家。初时,身体羸弱,拧性寡言。

阿诚初到明家时,面色饥黄,身体羸弱,巴掌大的一张小脸上只见得他那双点漆般的大眼睛,神情惊恐怯懦,全身瑟瑟发抖。我和大姐见到阿诚被桂姨折磨成这个样子,都异常心痛。

当时我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,见到阿诚这样,心里甚是气愤,当下就要去找桂姨理论,却被大姐拦住了。大姐说,桂姨也是个苦命的人,只是不该拿一个孩子出气。咱们就先把阿诚接过来养着,没必要和她一个不明事理的女人置气。

我虽听了大姐的话没有去找桂姨,却还是托人告诉她:你越是要折辱这个孩子,越是要虐杀他,我就偏要让他成才,让他成为一个健康人,一个正常人,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。不会辜负你抱养这个孩子的初衷。后来每次提到此事,大姐都会笑我,笑我当时年纪轻轻,脾气倒大。可笑完,大姐又会轻拍着我的手对我说,幸亏当时我们把阿诚留了下来,真好!

我明白大姐的意思,反手握住大姐的手,心里一时感慨,眼睛竟然有些红了。

阿诚虽然羸弱,可到底是个孩子,养了一个月之后,脸上的气色渐渐好起来,也长了些肉,只是话很少,明台找他玩也不理,多半时间都是藏在我书房的某个角落里,看我给他的小人书。当时我正忙于学校的社团活动,在家时间少,每次见阿诚只觉得他气色渐好,却不知道他把自己锁了起来,直到大姐找我商量阿诚的去留问题时才惊觉,阿诚来到明家后,拒绝与人交流,甚少开口说话。

当时大姐到书房找我商量,说明堂哥有个远房亲戚,夫妻俩结婚多年没有孩子,一直想收养一个小孩,最近听明堂哥说起我们家的阿诚,就托明堂哥过来和大姐商量,想收养阿诚做他们的养子。他们家虽是旧式家庭,但夫妻俩外加长辈亲戚不过七八口人,世代书香,正直守信,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上海做一些进出口的生意,家底算得上殷实,阿诚过去后也不会受罪。

我初听大姐这样说,也觉得这户人家不错,只是和大姐说这事先不急,总得问问阿诚的意思,毕竟孩子小,总换地方对他不好。大姐听我这样说,也叹了口气说,是啊,毕竟不是阿猫阿狗。就算是阿猫阿狗,也不能说送人就送人啊,总是有感情的!

我怕大姐伤感,连忙安慰她,却忽然听到角落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,没一会儿就看到小阿诚从窗帘后面钻出来,手里捏着一本小人书朝我们走过来。当时午后阳光正好,直到他走近了,我才看到他抿着嘴,脸颊通红。他把手中的小人书放到我的书桌上,就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,还是不说话。

大姐看到阿诚也是吃了一惊,一只手按到我的肩膀上,一时也没有说话。

我看着阿诚,心里甚是愧疚。确实是我们起了要送走他的念头,送到我们自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地方,却没有想过阿诚的想法和感受。

房间里一时间变得很安静,直到阿诚抬起头看着我和大姐,用很轻的声音问我们:“什么时候送我去那里?”

我一直忘不了阿诚当时的眼睛,湿漉漉的,像一只惊恐的小鹿,可他却在极力隐忍着不让眼里的泪流下来。我知道他在害怕,可是他什么都不说,只是问我们什么时候送他走。

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,却不知该如何回答阿诚的问话,好半天才对他说,要阿诚愿意才行。

当天晚上,阿诚生病了,高烧39度7,大姐和我都吓了一大跳,赶紧把苏医生连夜请过来给阿诚打针退烧,直忙到后半夜,阿诚身上的热度才慢慢退下去。随后的日子里,阿诚的病却反反复复大半个月才好利索,眼见着那个本来已有些精神的孩子又迅速枯萎了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也是在那个时候,我重新审视了阿诚和我和大姐和这个家的关系,并没有太多的头绪,有时候我们选择承担,本身就是命运的抉择,所以冥冥之中仿佛天意注定般,阿诚就是我们明家的孩子,谁也不能把他夺走。

后来过了许多年,我和阿诚说起此事,逗他说,他是在用自己来惩罚我和大姐,惩罚我们有想送走他的念头,却没想到前一刻还与我说笑的阿诚突然就红了眼睛,抿着嘴看我,全身都在发抖。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极力隐忍眼泪的小阿诚,黑亮的眼睛,直直看进了我的灵魂。

我自觉说错了话,走过去把阿诚抱在怀中,摩挲着他的背。阿诚半天才平复了情绪,在我耳边闷闷地说:“大哥,我永远也不要和你分开!”

我听了阿诚说的话,心里像是涌进了一股暖流,熨帖着我的心和我的四肢百骸,让我整个人都暖暖的。

我像阿诚小时候那样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,“你个倔小子!当时你和我说不想去别人家,我难道会真的把你送走?”

阿诚跳到一旁躲开我的手,有些不满意地说:“先生惯会说笑,我怎么知道大少爷您当时不是真的想送我走!”

我笑着骂他是个小没良心的,心里却是开心的,阿诚现在这个样子才是我喜欢的,自信坚韧,宽容豁达。

后来家里人谁都没再提过继的事情。

阿诚的病彻底好了之后,脸上的笑容也慢慢多起来,只是仍不爱说话,仍不爱和明台玩,倒是更喜欢窝在我的书房看书,手中的小人书也渐渐变成了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《幼学琼林》和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。


之前想以大哥的视角写一个《爱诚小札》,又觉得过于肉麻,便作罢。后来想起沈复先生的《浮生六记》,便想试着用慢慢追忆的方式,以大哥的语气来写写他和阿诚的故事。我不知道是否能成文,便试着写了一小章,说不上有多好,只觉得这种慢慢追忆的感觉还是有了一二分。


评论(4)

热度(66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